据调查显示,考了差的学校,就业后拿的薪水可能还更多,如同样是28岁的北京毕业生,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从事HR,月薪8000元;而某三本院校一毕业生担任公司的高级软件工程师,每月薪酬已高达2.5万元。
其实,每当看到这样的“高低”对比,笔者心中总有些不是滋味,在信息分享高速发达的今天,各式各样的成功案例往往能第一时间展现在人们面前,每每打开网页和手机,总能看到许多鲜活的故事,少年高学、月薪过万、年纪轻轻创业成功,这些“代表性人物”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推力,逼迫人们加速再加速。这则调查其实可信度很高,部分三本院校学生拿着比北大毕业生还高的薪资也确实值得称道,但不少网民的观点却实在让人难以苟同,或认为清华北大本就只是“花瓶”,或认为大学文凭泛滥以至于大学生一文不值,再有人用一些低学历的成功人士“衬托”一把,原本就渐起势头的“高学历无用论”竟广而弥散,发展成了我们常得所见的“读书无用论”。
在薪资的对比之间,有两个问题需要深究,其一,高薪能否代表成功?其二,读书是否就是为了成功?在不少人看来,拿月薪过万的“三本生”就是比拿月薪8000的“北大生”要强,因为钱的多少是其衡量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与此同时,读书就是为了有出息,“有钱有权有面儿”成了不少人的实际追求,做不到这些何苦十年寒窗。其实,直白地追求金钱并没有错,我们也不可能要求人人都能淡泊名利,但是,我们容易把两个原本不应密切相关的东西结合到了一起,那就是成功与教育。教育是为了让人的精神追求与思想意识更上一层楼,让人们看到“向上面”和“向善面”。教育的结局,并不一定都是世俗的成功,或许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非常平凡甚至贫穷,但其奉公守法、心平气和,为人处世和顺,一辈子踏踏实实,这样的人生难道就没有价值?
读书无用论看似只是个人意见的表达,实则喧宾夺主、以偏概全,用一些特例来否定教育。如今的社会上,信奉一些诸如“考得好不如嫁得好”、“读书十年不如辍学创业”等言论,或让人们在金钱至上的茫洋中漫无目的地竞逐竞驶;或用一些看似积极的借口“与世无争”,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要让教育带给自己的丰硕物质,而没有想到丰富的知识能带给人生何种的精神追求;再者,这一个个被媒体曝光的“成功人士”个案,岂能代表整个集体,纵观不少知名成功人士,众多毕业于高等学府,若始终唯钱是从来衡量,全国哪个高校毕业生的收入能比得上小学毕业的李嘉诚?难道从初中开始的所有教育就都是浪费时间么?
一个不尊重知识、不尊重教育的社会,必然或多或少呈显病态。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读书无用论起于错、终于错,却在我们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大行其道,现如今就有一些人借着国家鼓励创业的“东风”鼓吹不读书、少读书,却不曾想到国家鼓励创业同时,并没有因此否定正常就业、否定高学历人才,相反,正是想要通过创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甚至迫于高级人才需求急聘国外能人。由此,再回望个案薪资间的对比,读书无用论是否就显得可笑了呢?
“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勿再以一些看似“正能量”的个案来鼓吹读书无用,教育所兴应当百花齐放,别把每个人都培植在钱窟窿里,惹来满社会俗风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