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文化寻根

cctv文化寻根

Cultural Roots +

《文化寻根》是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精心打造制作的一档以“发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以实现文化强国为目标的电视栏目,其目的是为全国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窗口。

“文化寻根网”是“CCTV-发现之旅•文化寻根”栏目的官方网站,是面向世界华人和全国观众广泛展示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其主要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俗、国学文化、时代特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军事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书画艺术等中华优秀文化。

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欢迎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化强国的观众和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朋友,关注“CCTV-发现之旅”频道,关注《文化寻根》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评论 >

文化价值宣扬,确与排场没有关系

时间:2015-02-28      来源:未知      作者:文化寻根      点击:
 
文化价值,与排场无干
 
最近文化界有种怪现象,讲排场。
 
        正如一位著名舞蹈家说的,国外的舞蹈早已不被形式束缚,有的舞剧,幕布拉开,极简舞台,两名舞者在一束光下尽情诠释力与美。但中国不少舞剧,不准备一排群舞、一堆舞美、一批声名显赫的挂名主创,似乎就不敢公演。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下一些人对待文化,奉行这样一条逻辑:大投入,势必就会有大产出。于是,极尽浮华之能事,灯光、舞美、服装、音响,全都要求高水准,国际范儿。这种靠堆砌做出的文化作品,看上去满满当当,却总让人感觉缺少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扣人心弦、直抵人心灵深处的艺术内核。
 
        之所以出现这样怪现象,大抵出于三个原因。第一,是源于我们今天文化价值衡量标准的偏差。对于文化作品的评价,何为好作品,我们似乎总是难以拿出一个可以量化的恒定的标准,于是,收视率、上座率、场次、投资回报率等数字竟渐渐成为衡量文化作品好坏的尺子,经济领域的衡量标准与成功经验就这样被简单复制到文化领域与艺术市场。第二,一些人将资源投向排场、包装,并不是为了追求文化的本质,而是将文化当成追名逐利的面具。第三,是一些人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写意与留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早被世界所公认。一部京剧作品,一位或两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就足以让整个舞台熠熠发光。但今天,这份自信缺失了。
 
        历数公认的文化大家,没有谁是通过面子、排场等人工打造出来的。文化行当的成功,需要灵气,用心,最重要的,要寻求到人类心灵深处共鸣的能力,这些要素,并不能通过包装、炒作等手段寻找到。
 
        文化,从来只与心灵有关。她是人们内心滋生的美好与善良,是苦闷之时瞥见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是人与人心灵相通感同身受的那一瞬间。从来都与包装和排场无关,也无法用指标来精准衡量。文化关乎人们的心灵。只有忠于心灵,才能忠于文化。
 
        不讲排场,或许更能追随内心的声音。去参观巴金故居,会惊讶于这位老人生活的简朴专注。老人晚年写作的小书桌,其实是一台缝纫机。边上,还有一台小天鹅双桶洗衣机,连卧室床头使用的那盏台灯,都是当年市面上最为平常的式样。老一辈的文人,大多沉心静气,不为过多物质追求所动。这份沉心静气,今天却越来越少见了。
 
        当然,文化作品不讲排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需要加大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相反,这些年来,与飞速发展的经济成就相比,我们在文化领域内的投入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可以说,对文化投入多多益善,但要更好地发展文化,就不能将文化投入白白消耗在无谓的包装或排场上,而是要努力营造出良性的文化发展氛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将精力投入文化作品的内容本身,鼓励更多人创造出更多有温度、有筋骨,忠于时代、忠于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希望文化市场的“面子工程”少一点,再少一点。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QQ:2328401478 , 29660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