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文化寻根

cctv文化寻根

Cultural Roots +

《文化寻根》是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精心打造制作的一档以“发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以实现文化强国为目标的电视栏目,其目的是为全国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窗口。

“文化寻根网”是“CCTV-发现之旅•文化寻根”栏目的官方网站,是面向世界华人和全国观众广泛展示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其主要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俗、国学文化、时代特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军事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书画艺术等中华优秀文化。

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欢迎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化强国的观众和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朋友,关注“CCTV-发现之旅”频道,关注《文化寻根》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城市文化 >

郑州从西周沿袭至今的最古老地名是管城和圃田

时间:2015-06-09      来源:河南商报      作者:文化寻根      点击:
 
 
唐子巷,这里是郑州年代最久远的胡同之一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代表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建筑,会因风雨和岁月的侵蚀,而烟消云散,但附着于这些建筑和地域上的文化,则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延续至今。
 
  地名就是其中一种。
 
  在郑州,这样的地名很多,这些地名背后,都会有一些故事,随着城市的扩张及城中村的改造,很多充满历史文化的路名消失了。
 
  地名代表了地方文化,是当地居民的乡愁,家园已变了模样,如果连地名都不保留,若干年后还会有谁记得自己的故乡,乡愁将何处安放?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是“八大古都”郑州的文化之一,如果抛开这些,郑州离古都岂不是越来越远?
 
  即日起,《河南商报》持续推出郑州老地名系列报道,我们一起来回味这些地名的故事。
 
  王瑞明,郑州市老街道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用脚丈量过郑州的街道”。
 
  在他看来,郑州这些积淀了成百上千年留下来的老地名和路名,每一个背后都有鲜活的历史和故事。而正是这些名字,组成了活生生的郑州3000多年历史。“这都是我们的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西周
 
  管城、圃田
 
  郑州老地名沿袭数千年
 
  在研究郑州地名三十余年的王瑞明看来,郑州虽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沿袭下来的历史悠久的地名并不多。祭城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郑州现存最古老的地名,当属管城和圃田了。
 
  管城
 
  曾参与编写过郑州多处地方志的郭增磊说,西周初年,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封他的弟弟管叔鲜于管(今郑州市管城区),建立了管国。周公摄政后,管叔鲜因叛乱被杀,管国被废除沦为管地。东周时期,管地先后属于郑国、韩国等诸侯国管辖。到了秦代,在管地设置了管县。
 
  在郭增磊看来,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地名来代表郑州历史的话,“管城”可称得上是典型。如今,管城区内还有一条承载着这么多年历史的老街道,“管城街”。
 
  圃田
 
  圃田也是一个沿袭了数千年的老地名。据文献记载,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洪水泛滥,由于中牟和郑州之间地势低洼,久而久之,便蓄积成一个很大的湖泊。大禹治水在勘察这一带地形时,将这片水域命名为“圃田泽”。西周时期,周天子常去水草丰盛的圃田泽狩猎,还曾在那儿遇到过老虎。明清时期,尚有水泊存在,荻苇繁茂,绿草如茵,生态环境良好,因此将“圃田春草”列为“郑州八景”之一。
 
  据志书记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列子就出生在“圃田泽”,也就是现在的郑州圃田镇。
 
  明清
 
  郑州是个移民城市,从明代就开始了
 
  和郑州的历史“断代”类似,郑州的地名中间也有很长时间的“断代”。自西周至唐,罕有地方志记载郑州的路名状况,宋代至明清,才有了零星记载。
 
  众所周知,郑州是个移民城市。除了近代的三次大移民(铁路修成后、建设郑州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最早的移民始于明代,从山西洪洞县而来。他们在这里扎根,并形成了大量村落。
 
  “这些移民村落,占到了郑州村落的60%以上。”曾参与编写过郑州多处地方志的郭增磊说。
 
  郑州在之前范围非常小,直到清代乾隆年间,还只有29条街道。自铁路开通以后,一跃而成为商埠重镇。
 
  其中最早的商业街,便是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管城街。
 
  故事
 
  “西大街商铺林立,在这里做生意的富人,都住在南大街,所以南大街深宅大院多。”王瑞明说。
 
  东大街虽然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但是东大街地处交通要道,东可至当时的省会开封,西可通荥阳、洛阳,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1902年,慈禧太后避乱“回銮”,从西安到开封,走的就是东大街。
 
  近现代
 
  郑州街道文化底蕴深厚
 
  在王瑞明看来,郑州市的街道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颇具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王瑞明说,自从1906年陇海铁路郑州段修建完成与京汉铁路形成十字交会后,郑州就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铁路一度成为郑州政治经济的命脉。郑州市在一个时期内,直接以铁路命名的路名有很多,比如陇海路、京广路、西站路、货站街等。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河南的省会迁到郑州后,王瑞明说,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以及省直机关所在的行政区,则喜欢以“经、纬、政”为字头命名,而同一时期的郑州西区,作为郑州市直机关单位的所在地,道路命名则多以秀美山河为主。
 
  也是在这一时期,郑州市还出现了一些以行业特色命名的道路,比如农业路、文化路、棉纺路等。如今,郑州各行政区的道路命名大体都有了自己的特色。
 
  新区
 
  王瑞明说,像高新区,就采用路旁种植的植物、花卉名字做路名,并且把南北方向的街道统一叫“某某路”,东西方向的统一叫“某某街”。比如梧桐街、冬青街、玉兰街等。经开区的道路名称,则以区域和数字组合的方式来命名,南北方向的依次叫经开第一大街、经开第二大街……“相比之下,郑东新区的道路命名相对没有形成体系。”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QQ:2328401478 , 29660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