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城区的棚改工作有多方面的难题需要破解。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奥运会前,中心城区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与建设,近年来已经进入城市改造的攻坚期和瓶颈期,呈现出改造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方式多的特点。
改造区两栋简易楼之间空地上私搭乱建的小平房。
天坛南门外简易楼的楼道里堆满了各家的东西。京华时报记者 王海欣 摄
昨天记者获悉,目前东城区已确定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共涉及居民近2万户。其中,涉及居民户数最多的望坛危改项目将于今年启动入户摸底调查和意见征询工作。
东城区重大办副主任王晓军介绍,目前东城区共有平房约21万间、375万平方米。其中约2/3分布于文保区内,1/3分布于文保区外。
难题
部分项目无收益需财政支持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城区的棚改工作有多方面的难题需要破解。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奥运会前,中心城区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与建设,近年来已经进入城市改造的攻坚期和瓶颈期,呈现出改造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方式多的特点。
目前,东城区已确定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共涉及居民近2万户。包括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项目、宝华里项目、西河沿项目和南中轴路项目等。其中天坛周边、西忠实里等项目未来没有任何收益,需要市区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望坛、宝华里、南中轴路等一批项目存在资金平衡难的问题。
在百姓安置方面,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东城区完成平房区更新改造需要大批对接安置房源。目前已确定的棚改项目也存在较大的房源缺口,东城区正通过市区各方共同努力,积极筹措。
此外,相关负责人坦言,近年来中心城区搬迁成本不断上涨、搬迁难度不断加大、搬迁周期不断拉长,“搬迁难”成为制约项目顺利实施的现实问题。
进展
天坛周边九成居民支持腾退
天坛周边简易楼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部分楼房已超期使用30余年,房屋面积小,安全隐患多,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天坛原本设立了两重坛墙——内坛墙和外坛墙,将整个天坛分割为“回”字形。但从20世纪初起,一些单位就陆续占据了外坛,使得古老的“回”字形格局被打破,破旧低矮的老楼夹杂着私搭乱建的小平房,把天坛古老的坛墙遮挡得严严实实。周边的简易楼腾退后,将露出天坛的坛墙,重现天坛整体建筑的宏伟与壮观。
腾退项目共涉及天坛东里北区、南里、西里的65栋楼房,居民近3000户,由燕华投资公司为实施主体。3月18日开展的改建征询及入户调查工作,目前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后期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据介绍,有关单位在准备工作完成后,计划年内启动项目征收工作。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征询及入户调查阶段,九成居民明确表示支持腾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