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文化寻根

cctv文化寻根

Cultural Roots +

《文化寻根》是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精心打造制作的一档以“发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以实现文化强国为目标的电视栏目,其目的是为全国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窗口。

“文化寻根网”是“CCTV-发现之旅•文化寻根”栏目的官方网站,是面向世界华人和全国观众广泛展示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其主要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俗、国学文化、时代特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军事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书画艺术等中华优秀文化。

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欢迎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化强国的观众和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朋友,关注“CCTV-发现之旅”频道,关注《文化寻根》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城市文化 >

姚庄:打造小城市文化新家园

时间:2015-01-20      来源:网络      作者:文化寻根      点击:
 
  “酸甜甜的番茄滋味美,圆溜溜的日子年年红……”在去年年底的嘉兴市乡村歌曲大赛上,一支由姚庄镇北港村村“两委”班子、村文艺爱好者耗时一月,诞生于村文化礼堂的原创村歌《圆溜溜的日子年年红》上演了现实版的“一曲成名”,一举摘得金奖。
 
  “草根”创作为什么能异军突起?“在我们镇,几乎人人都参与文化活动,学习文化技能、从事文化创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姚庄镇文化站站长苏丽君自豪地说。近年来,姚庄着力推进文化提升工程,无处不在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传承发扬的传统文化遗产、欣欣向荣的新兴文化产业令姚庄人在生活富足的同时,也建构起了富裕的精神家园。
 
  让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导
 
  “小城市文化建设就是要让群众经常可看到比赛,到处可听到歌声。”姚庄镇党委书记朱苗说。
 
  在姚庄,服务基层是文艺活动不变的主题。2014年,姚庄百场文艺大配送深入到了社区、村庄、工厂,一年来,全镇共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44场次,参与活动人数达14110人次,观众达63800人次。“五水共治美姚庄,法治创建惠万家”法治宣传月、“饮水思源感恩母亲”母亲节专场、“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23场演出场场爆满,连续五年的“欢乐村村行”更是已经成为了全镇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品牌。
 
  “欢乐村村行”送演出到村文化礼堂,而“一小时文艺”小分队则是将演出送到群众家门口的“轻骑兵”。进茶馆、进广场、进社区、进村落、进老年活动室、进文化礼堂……去年全年,姚庄“一小时文艺”系列活动演出69场次,受众7760人次。“一小时文艺”要求半数以上节目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一年来在基层发掘出了不少富有乡土气息的文艺佳作,其中三句半《五水共治好》、戏曲表演唱《五水共治齐参与》、田歌《共创美好姚庄梦》等原创节目,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传唱度。
 
 让文化遗产焕发全新活力
 
  田歌、农民画、桃文化、渔文化,是姚庄的四大传统文化品牌,怎样开发利用好这些传统文化资源?让这些先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焕发全新活力?姚庄也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子。
 
  去年的姚庄镇戏曲培训班上,有30多位村民参加了田歌培训。在此基础上,《梦入桃花源》、《一夜春风来》、《渔家女儿娶新郎》、《姚庄渔村人》……悠扬的田歌声里,姚庄的文化符号唱响了白茆山歌艺术节,唱响了长三角民歌邀请赛,赢得了数以万计的目光关注。
 
  农民画培训更是姚庄的一大特色。去年,全镇种桃农民、养殖户、泥水工、美术教师、企业员工等近100名农民画爱好者参与了各个层次的农民画普及培训,姚庄的中小学校也纷纷把农民画列为艺术必修科目。一年来,姚庄农民画多次登上全国展台,登上书册封面。而通过茜泾塘“百米长廊”绘制活动、“迎元宵、画彩灯”比赛、“北鹤村由来”连环画绘制、展丰村居家养老墙绘、党建图册绘制等活动,农民画更是为小城市涂抹上了一笔笔明艳的色彩。
 
  让文化产业成为新增长点
 
  2014年,姚庄镇首个文艺类社会组织——姚庄镇锦绣农民画社传来喜讯,他们争取到了来自嘉善县的首笔公益创投项目资金,从此,农民画正式成为商品,可供单位和个人购买。自娱自乐的书画俱乐部开始向着经营文化产业的方向转型。
 
  “农民画产业化是一次崭新的尝试,这不但能调动农民创作农民画的热情,也能提升姚庄农民画的知名度。”苏丽君说,放眼长远,姚庄镇文化站着手编制了一部《农民画校本课程》,通过农民画赏析、技法研究等介绍普及农民画知识。
 
  产业化的另一个突破来自于跨界合作。在即将上演的嘉善县“春晚”上,姚庄群众将按照剧本通过肢体语言、舞台服装等手法展示姚庄农民画风采,让农民画脱离画纸。而这部作品还将与服装企业牵手合作,通过修饰、整合,将一幅幅农民画搬到演出服装上。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QQ:2328401478 , 29660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