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文化寻根

cctv文化寻根

Cultural Roots +

《文化寻根》是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精心打造制作的一档以“发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以实现文化强国为目标的电视栏目,其目的是为全国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窗口。

“文化寻根网”是“CCTV-发现之旅•文化寻根”栏目的官方网站,是面向世界华人和全国观众广泛展示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其主要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俗、国学文化、时代特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军事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书画艺术等中华优秀文化。

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欢迎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化强国的观众和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朋友,关注“CCTV-发现之旅”频道,关注《文化寻根》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遗产 >

让古建不再“受伤”

时间:2015-05-22      来源:华夏经纬网      作者:文化寻根      点击:
        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数不尽的岁月悄然流逝,留给我们的唯有古建、文物与口耳相传的非物质文化。相比于文物与非物质文化,古建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但在现代化的今天,古建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住宅的需求,因此人们换新弃旧,疏于对其进行维护。古村落、古建筑被毁坏的消息层出不穷,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古村古建正在消逝。
 
人为破坏古村古建
 
拆迁
 
        近些年除去因战争、地震、水灾等不可抗力损毁的古建筑之外,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修建道路等人为原因被毁坏的古建筑已经数不清了,这一情况令人扼腕叹息,这些古建筑都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凝结着先人的精神和心血,任何人都不应该去损坏它。但现实恰恰相反,有很多人认为这些古物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腾出地方建个厂子发展经济的好,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人为割裂历史,是对历史的犯罪。
 

 
   马固村被拆前                                                                 马固村被拆后
买卖
 
   早在民国时期,一些外国文物商人就来到中国搜刮文物,他们把一些中国优秀的古建筑拆散迁移到国外,现收藏于各国博物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批未纳入文物保护对象的古建筑群,属于私人财产,可以自由买卖。那些最早从事古董生意的商人在农村大肆收购、拆除古建筑的构件。有识之士对此表示担忧,开始购买整栋建筑希望以此保护建筑文明的完整性。而商人也从中嗅到了商机,打着“异地保护”的旗号开始做起了古建筑异地安置的生意。他们奔走于安徽和江西等地,搜集散落在农村的老房子,再联系北京、上海、浙江的买主,从中赚取差价。
 
成龙捐明清古建给新加坡大学
 
我国古村古建保存现状
 
古村落被誉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文化之根”,其居住理念、村镇布局、外形意蕴、建筑艺术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目前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主要集中在皖南古村落群、水乡古镇群、川黔渝交界古村镇群、晋中南古村镇群等。但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各地开发建设改变着城乡人文环境。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对于乡村的古建筑,不少商人、收藏者私下竞相收购,甚至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偷盗贩卖古建筑。
 
李渡口
 
古村古建保护规划
 
    保护途径:
 
       目前,古村古建的整体保护大多处于自发状态,相当一部分只是对其中的部分古建筑物进行挂牌保护。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
 
    1、以规划促保护。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控制予以保护。禁止大拆大建,只能原样修缮,对确实因安全问题需要改建的,要求原址建新如旧,保持整体风貌不变。另一方面,通过旅游发展规划予以保护。
 

 
埭美水上古村
 
保护困境:
 
        1、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国家有《文物保护法》,但其管理对象重点在单体文物和列为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对古镇、古村、古民居的保护缺乏现实指导性,应出台古村落、古民居保护条例之类的法规。
 
         2、群众保护意识不强。很多居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原址改建,甚至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古建筑和古村落的整体性。或者彻底弃旧居,建新房,致使大部分古建无人居住或仅留老人居住,古村落逐渐空心化村,部分房屋因无人管理或无钱修缮,因年久失修而倒塌。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古建筑进行发展性的保护,既在古建筑内部安装现代化设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又原样保存古建筑的风貌。
 

        3、管理体制不顺。一是认定部门不明确,文物保护单位的认定工作,分属多个单位,不利于工作开展。二是多头管理,特别是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民居,文物部门、旅游部门、开发公司、镇里村里、产权人都在管。对于没有开发或未列入保护单位的却无人问津,各部门互相推脱责任。三是保护开发主体不明确。目前,大部分古建筑都属于居民所有,作为产权人的居民缺乏保护的动力,导致维修保护难以为继。而一些已开发的古村落、古建筑,由于政府不是产权所有者,话语权不足。面对上述几个问题,可见政府与民众建立有效联系的重要性,政府应准确划分各部门应负责的工作,简化程序。
 
爱忠堂
 
        4、保护及修缮经费欠缺。国家、省市只对成功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村古建才有经费安排,即使是已公布的各级文保单位的维护资金也很难落实。而古建筑的产权所有人或使用人,收入有限,更难以承担古建保护所需的费用,很多古建因得不到及时维修而毁坏。
 
爱忠堂
 
        5、修缮技术不足。一是传统工艺、工匠生存空间狭小,技艺渐渐淘汰、失传。二是过去的建筑大都是砖木结构,其青砖等“旧”的建筑材料已无法生产或市面少见、价格昂贵。所以古建筑的保护并不是单一的,它还关系到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复兴,没有好的工匠、适合的传统材料,如何保护。
 
我们应密切关注古村古建现状,尽己之力,将饱经风霜的它们妥善保护、传承下去。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QQ:2328401478 , 29660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