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人大主任赵乐强先生曾言:“大凡非常之地,必出非常之人,举非常之事,产非常之物。乐清素称王子晋吹箫之地,张文君入竹之乡。七山一水二分地,就注定这是一块不寻常的地方。”伴着穿越千年的箫台清音,这一被称为浓缩版的浙江的乐清,如今早已成为中国温州模式的发祥地,闻名遐迩,享誉世界。乐(yuè)清是中国2800多个县中唯一以音乐命名的县市。据《乐清县志》上讲的是,“乐清,盖以王子晋吹箫名也”: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仙游至此,看湖光山色,感慨万千,兴致所至,垒石为台,弄箫奏乐,乐音清扬,引来了群群仙鹤,乐清之名由此而来。这样一幅“箫台清音起,仙鹤翩翩舞”的美妙画面的确令人神往.
而我们尊敬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出生地也是乐清。金温铁路的修成是先生经过不懈努力促成的,铁路修成了,而在通车仪式上,却没有见到南怀瑾先生的身影,先生则用一首感言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
事后,浙江省有关领导登门拜访南怀瑾,一再盛情诚邀他能回一趟家乡,亲眼看一看他筹建的这条铁路。先生却摆摆手微笑道:“你们说想要建铁路,我帮你们建好了。借余生,我想为中国人修一条大路,这一条路,就是文化大路。”
是啊!江河若断流,我辈何以对子孙;文化若失传,我辈何以见祖先?
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好几年了,但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前行。要修一条文化大路,这需要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作为先生的家乡人,我们可以为先生做点什么呢?
近日,CCTV发现之旅《文化寻根》栏目组主持人陈可欣与中青公益一行在乐清市和谐志工协会的家人带领下,参访了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家乡——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殿后村(先生的出生地)、地团(他的成长地)、还有他以前读经的地方等。本次寻根之旅由柳市镇殿后村村主任南章荣先生(中国工艺雕刻大师、南怀瑾的侄子)全程陪同,南主任详细介绍了南怀瑾小时候的家庭情况,并指引我们深入南老的老宅。那几天天空下着雨,和谐志工协会的家人给北京的家人准备好雨伞与雨鞋,倍感温馨。北京的家人特地从周五凌晨到乐清至周日下午匆匆离开,这种对传统文化热爱,都希望自己能为文化的承传奉献绵薄之力的精神也让乐清的家人感动满满,我们的行动仿佛感动了上苍~~
本次乐清之行旨在了解南师文化,了解乐清的文化,拟通过一系列的公益运营,最终实现在乐清、在全国,广泛推展、学习、践行南师文化。CCTV《发现之旅》栏目组及中青公益一行在和谐志工协会的家人、三科集团的董事长周存熙的带领下还参观了乐清唯一一家将乐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办到企业里的三科集团,乐清地域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文化品种繁多,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乐清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更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是温州、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三科集团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优势,成立了乐清市三科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内收藏有凝聚乐清老中青三代艺人智慧结晶的黄杨木雕和细纹刻纸精品,其中包括乐清特艺雕刻厂所保留着的一批当年作为出口样品的仿古木雕和700多幅原龙花细纹雕刻纸研究所收藏的乐清细纹刻纸,还有一批金漆圆木、竹器、夹花被、彩石镶嵌、竹丝绣帘、竹编、竹壳雕等作品。博物馆内藏品丰富,基本展示了乐清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乐清细纹刻纸作为中国剪纸的一个类别,也得以成为“世界非遗”,我们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乐清市公益广场(乐清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北京的家人们对乐清独特的公益文化也大加赞赏,同时对此行和谐志工协会的家人们的接待十分肯定。
最后,经乐清市和谐志工协会余丽娜会长的安排,邀请了乐清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和谐志工协会顾问:三科集团董事长周存熙,瓯越茶楼董事长倪洁,金皇朝宾馆董事长陈南缙,特别邀请了乐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乐清市广播电视台台长王振光,南师的侄子、殿后村村长:南章荣先生,乐清城市公交集团李建春董事长,传统文化受益者代表等多人与中青公益及栏目组一行,我们一起观看了纪念南师的视频,听了几首与南师相关的歌曲,之后在陈可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做了几小时的交流。
在交流会上,《文化寻根》主持人陈可欣、南师的侄子南章荣、乐清市和谐志工协会顾问周存熙等分别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大家都围绕在乐清如何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如何结合乐清的城市公交、出租车以及乐清的公益文化,如何点燃激发乐清人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等发表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我们宣传部副部长:王振光同志做了总结性发言。
我们此行只是初步做个小商讨,希望下次来乐清的时候,能看到更多的家人一起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来!感恩乐清之行!(文:余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