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文化寻根

cctv文化寻根

Cultural Roots +

《文化寻根》是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精心打造制作的一档以“发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以实现文化强国为目标的电视栏目,其目的是为全国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窗口。

“文化寻根网”是“CCTV-发现之旅•文化寻根”栏目的官方网站,是面向世界华人和全国观众广泛展示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其主要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俗、国学文化、时代特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军事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书画艺术等中华优秀文化。

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欢迎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化强国的观众和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朋友,关注“CCTV-发现之旅”频道,关注《文化寻根》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热点 >

中国文化界人士重回后沟古村

时间:2015-06-05      来源:中新网      作者:文化寻根      点击:
 
 “我已经73岁了,但我的任务还没完。在保护文化遗产的长篇文章中,没有句号,只有逗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3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活动中如是说。
 
  中国文化界人士3日回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起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后沟古村,在这里共同回望13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档案》在当日首发,该书首次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特殊身份的文化界人士所特有的文化行为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梳理。
 
  后沟古村是抢救工程的启动之地,13年后重回抢救工程起点,也是冯骥才一个萦绕已久的愿望。他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启动十几年后,参与者应该回到抢救工作的始发地,摸一摸我们的文化良心是否还在,自问还能不能找到昨天那一点心里的圣火。”他特意为后沟村撰写的对联:“不离不弃文明永继莫失莫忘古村恒昌”,表达出对这个小山村浓浓的“乡愁”。
 
  作为21世纪中国首个超大型文化工程,抢救工程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相呼应,内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协力,工程以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推动了中国一系列重要文化政策的出台,催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制度的制订和施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抢救工程的大潮中开展了民间口头文学、地方民俗文化、节日文化、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唐卡艺术、少数民族服饰、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调查、认定及成果整理、出版、宣传推介等工作。如14本《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180卷《中国民间故事全书》、10卷本《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多卷本《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增添了重要内容。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进入21世纪以后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并实施的大型民间文化工程,自2001年开始酝酿,2002年筹备准备并于当年12月获准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3年2月正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实施。此后历时十余年,获得一系列文化成果,产生深远的国际国内影响。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QQ:2328401478 , 29660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