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2日,第25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在河南省郑州市聋哑职业学校礼堂,“中国‘石神杯’中华传统文化公益巡展首届中原孝行天下论坛暨重走丝绸之路道德文化讲堂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由郑州市二七区委宣传部、二七区文明办和该校承办的“孝行天下”郑州大讲堂开讲。CCTV发现之旅频道《文化寻根》栏目制片人参与此次活动,并与与会者进行文化交流。
“小孝养父母之心,中孝顺父母之心,大孝承父母之志,至孝开父母之慧”。面对一百余位到场嘉宾和学员,程大海老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孝道文化,对我国现阶段道德伦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中肯建议和若干可行解决方案。
据活动发起人北京楼兰石神文化公司总经理马春夏先生介绍,为响应党中央、中宣部关于“弘扬中华文化,做有道德的人”之要求,特邀知名慈善家、河南“孝行中原”讲师团团长程大海导师主讲。
“国玉雕刻专业”公益培训班揭牌仪式
在新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聋哑人,但却个个是玉石雕刻高手,他们用双手雕刻出了坚实满足的人生,成为这个社会中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脸庞又挂上了笑容。然而,您知道吗?这样一个群体能够从贫穷无助到平静幸福,这背后,是一家企业的支持——楼兰石神。2000年,楼兰石神在创办初期,开始策划着一个大胆的举动,就是一定要带着被社会上称为弱势群体的聋哑人共同致富,一起摆脱贫穷,但这份爱心也为刚刚起步的企业背上了一个没有期限的包袱,楼兰石神一边创业,一边背着这个包袱往前走。楼兰石神深深懂得一个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真正帮助到残疾人,仅仅拿钱来供养是不够的,必须要帮助他们具备赚取生活的本事才是长久之计。于是,经过两年多的筹备,2002年,楼兰石神为新疆聋哑人开办的“国玉雕刻专业”公益培训班终于成立了。培训班免费教授聋哑人玉石雕刻技术,并且还资助食宿,让他们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学到一技之长,学成之后,为他们安排工作,使他们有了长久的生活保障。这项公益事业,楼兰石神十多年来从未放弃,不管多艰难从未丢弃,把一批又一批的聋哑人培养成为好的玉雕工艺师,让他们过上平静幸福的日子,也让他们个人收获着实现人生价值的喜悦,并且,有的人年收入可达到上百万。楼兰石神创办人的马春夏先生,在自己最贫穷的时候许下的承诺,十多年来,他一路带着大家共同走向富裕和幸福,他的付出和努力,被聋哑朋友感激,但同时,他个人也被聋哑朋友对他的爱感动着,他从这里面看到了爱的循环和生长,让他更加想把这份事业做下去,做得更远更长,做得更大更好。
马春夏先生祖籍是河南,多年来久在外地,远离家乡,虽然如今不再为生活担忧,但对于故乡的思念却挥之不去,于是,马总决定举家迁回河南,回乡发展,同时,也将那份公益事业延续到故乡,为故乡出力。楼兰石神与郑州市盲聋哑学校合作,开办“国玉雕刻专业”公益培训班,今天正式揭牌。从今以后,乡情将带着爱心,在河南大地无限传播,我们相信,这一举动,也将感召更多在外打拼的河南人思根思源,反哺家乡。《文化寻根》制片人、国学学者专家崔宗武,作为一名河南人对家乡也充满了感情,接下来将在河南进行意义深远的寻根之旅
郑州传统文化道德讲堂揭牌启动仪式
中原河南,“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河南是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的发祥地,也是华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中国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前1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个,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内外四大姓氏也均起源于河南,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
因此,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程大海老师、中原国玉会馆,共同发起承办郑州传统文化道德讲堂,用道德讲堂传播道德文化,感召更多志同道合的企业家,加入一带一路巡展,加入慈善公益联盟。日后,还将陆续在天津、北京、广州、山东等地在乃至全世界各地设立国学大讲堂,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公益演讲,引领志同道合的个人和企业,协力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