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文化寻根

cctv文化寻根

Cultural Roots +

《文化寻根》是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精心打造制作的一档以“发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以实现文化强国为目标的电视栏目,其目的是为全国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窗口。

“文化寻根网”是“CCTV-发现之旅•文化寻根”栏目的官方网站,是面向世界华人和全国观众广泛展示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其主要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俗、国学文化、时代特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军事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书画艺术等中华优秀文化。

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欢迎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化强国的观众和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朋友,关注“CCTV-发现之旅”频道,关注《文化寻根》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热点 >

宋元时南京就有杏花村 明清时出现争议

时间:2015-04-20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文化寻根      点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小小一个杏花村,因唐代诗人杜牧一首《清明》而闻名遐迩,于是全国各地冒出来许多杏花村,而且纷纷以杜牧笔下之正宗而自居。但千年以降,究竟谁才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早已成为一个无头公案,难以考证。
 
  前段时间《金陵晚报·老南京》栏目登出一文,作者认为南京杏花村是“明代货”,并非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对后一句,确实难以考证,但对第一句,笔者还是有不同的意见。
 
  南京现存最早的志书《景定建康志》,为南宋景定年间太守马光祖修,周应合撰。该书在第二十三卷明确记载“制效军寨,二所,一在城南门外虎头山,一在城里杏花村”。
 
  这说明,在南宋时期,建康(今南京)府城内已有杏花村名,可惜此处只注明杏花村大体位置在城内,具体位置未详。
 
  但在《景定建康志》卷二十二“凤凰台”一条中,却记载了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诚斋)的一首诗“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这首诗提到了诗人在凤凰台上极目远眺,看到乌衣巷以西有大片杏花开放。而南京杏花村,故址在今建邺区集庆门内南侧花露岗,恰好在乌衣巷以西,因此乌衣巷西的这片杏花就很有可能是宋时杏花村之所在。
 
  而《全宋诗》里记有诗人万俟绍之的《金陵郊行》:“快提金勒走郊原,拂面东风醒醉魂。好景流连天易晚,来朝更过杏花村。”更是说明在宋时金陵城郊杏花村即为一处佳景。
 
  元《至正金陵新志》为元末方志名家张铉所撰,在该书卷十一记载有“大通尼寺,即大通庵,宋咸淳元年建,郡守马光祖立石。庵本在御街南隅,刘观察虎子妇秀岩落发为尼,移庵额于秦淮南杏花村内建今寺。”这里更为确定了元朝时期金陵有“杏花村”的存在。
 
  以上宋元南京方志的记载,充分说明最迟在宋元时期南京即有杏花村的存在,而且颇为知名,因此,笔者认为“南京杏花村是‘明代货’”之说值得商榷。
 
  最后,笔者同样也查阅了清康熙年间所刊明陆应阳的《广舆记》,其卷二池州篇确实记载有“杏花村,府城秀山门外,杜牧诗遥指杏花村即此”。但同卷江宁篇也明确记载“杏花村,江宁县治西,相传杜牧之沽酒处”。同一部著作的两段记载也表明,在明清时期,池州和江宁就已存在着“谁是杜诗笔下杏花村”的争议。
 
  黄涛(南京地方志办公室)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QQ:2328401478 , 29660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