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文化寻根

cctv文化寻根

Cultural Roots +

《文化寻根》是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精心打造制作的一档以“发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以实现文化强国为目标的电视栏目,其目的是为全国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窗口。

“文化寻根网”是“CCTV-发现之旅•文化寻根”栏目的官方网站,是面向世界华人和全国观众广泛展示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其主要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俗、国学文化、时代特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军事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书画艺术等中华优秀文化。

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欢迎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化强国的观众和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朋友,关注“CCTV-发现之旅”频道,关注《文化寻根》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热点 >

72岁失明老篾匠50年的编织生涯:手艺失传太可惜

时间:2015-04-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文化寻根      点击:

        编织蔑器在中国是门古老的手艺,据史料考证至今已超过2000多年。罗吉通介绍,上世纪70、80年代,蔑器曾风靡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蔑器逐渐被塑料制品和不锈钢制品所替代,慢慢淡出市场:又辛苦又不赚钱,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
 
 
罗吉通在编织蔑器。 
 
 
手工编织的蔑器。 
 
  在郴州市苏仙区马头岭乡太和村村民罗吉通的家中,新剖开的竹片整齐地摆放在堂屋一角,淡淡的竹香弥漫着整个屋子。
 
  “虽然我眼睛看不到,但是凭记忆我还是能够编些常用的蔑器。”罗吉摸索着编织竹篮。他脚边精致的箩筐、簸箕成品见证了他的手艺。
 
  今年72岁的罗吉通,从20多岁开始学习编织蔑器,凭着一股子钻劲儿自学成才,经他的一双巧手编织的蔑器,不仅平整精致,而且牢固耐用,深受当地人欢迎。
 
  2003年的一场医疗事故导致罗吉通双目失明,但凭着近50年积累的娴熟手艺,他不用眼照旧能编蔑器。虽然动作跟以前比起来要慢很多,但是用罗吉通的话说,编织蔑制品是自己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那时候,蔑器在农村有市场,加上家里穷,我就靠晚上熬夜编织蔑器补贴家用,一个通宵可以编四、五个箩筐,但是蔑器活不好做,刚开始学编织时,手被竹篾割伤是经常的事。”罗吉通下意识地把布满老茧的右手伸出来,手背上还能隐约看到大大小小、颜色深浅不一的疤痕。“千学万学,莫学蔑竹。学了蔑竹,伤了手脚。”当地这几句俗语,就是用来形容篾匠手艺人的艰辛。
 
  据罗吉通介绍,蔑器要做得好,选合适的竹子很重要。通常两三年竹龄、表面粗糙的竹子是上等原料。一根完整的竹子,需要不断对剖变成极细的篾片及篾丝,然后或编或织或拉或穿,才能编织出各种篾制品。
 
  编织蔑器在中国是门古老的手艺,据史料考证至今已超过2000多年。罗吉通介绍,上世纪70、80年代,蔑器曾风靡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蔑器逐渐被塑料制品和不锈钢制品所替代,慢慢淡出市场。“又辛苦又不赚钱,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手艺失传就太可惜了。”谈及这门跟了自己一辈子的手艺,罗吉通显得忧心忡忡。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QQ:2328401478 , 29660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