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文化寻根

cctv文化寻根

Cultural Roots +

《文化寻根》是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精心打造制作的一档以“发掘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宗旨,以实现文化强国为目标的电视栏目,其目的是为全国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视听窗口。

“文化寻根网”是“CCTV-发现之旅•文化寻根”栏目的官方网站,是面向世界华人和全国观众广泛展示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专业网络平台。其主要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俗、国学文化、时代特征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军事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书画艺术等中华优秀文化。

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相融,欢迎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文化强国的观众和在各条战线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朋友,关注“CCTV-发现之旅”频道,关注《文化寻根》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文化产业 >

早期动画中的美猴王:时代成就了经典与大师

时间:2015-08-20      来源:未知      作者:文化寻根      点击:
《大闹天宫》美国上映海报
 
        孙悟空在动画中的初次登场十分惊艳,1941年的《铁扇公主》是中国首部影院动画长片,它的历史意义不再赘述,万氏兄弟和这只猴子使中国动画一下子站在了世界动画艺术的前沿。不过,早期的动画难免遗憾,正如王可越在《大圣,何谈归来,从未离开》一文中所说,这部作品“多有文化拼贴的呈现,民族风格初露端倪,孙悟空却仍是米老鼠气质”,这和当时迪士尼《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37年)的热映不无关系。些许遗憾无损于《铁扇公主》的意义,它预示着中国动画新纪元的到来,其隐含的“抗日”主题也是中国动画与政治生态密切关系的由来。
 
        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大闹天宫》则宣告了中国动画创作的成熟,它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在国内外均受好评并获奖,这部作品强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意识形态,有突出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影响力。需要指出的是,这是特殊政治生态和非市场化环境中产生的作品,因此它的成就无法复制。
 
        卓越的艺术水准和对原著巧妙的改编塑造了一只独一无二的猴子——它天生反骨、不畏权贵、大胆抗争,小说原著中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等不利于英雄形象塑造的情节被尽数删除,情节更加简练,人物个性更加鲜明,是一个完美贴合当时语境、具有强大激励效果的动画形象。
 
        虽然此前的《西游漫记》、《猪八戒吃瓜》、《火焰山》等作品中均出现过孙悟空形象,但都未定型,直到《大闹天宫》,才真正出现了被大众认可的大圣形象:“脸似蟠桃、红鸡心、绿眉毛;鹅黄上衣、翠绿围巾、豹皮短裙、红裤黑靴。”(严定宪语)这里的孙悟空既非原著中的雷公嘴妖怪,也和传统艺术中造型繁复的猴子有所区别,是一个符合动画特点的美猴王,也可说是脱胎于原著但实际上是再创作的孙大圣。业内人士宋磊曾撰文称,《大闹天宫》中所呈现的中国风并不只是因为形式上借鉴了京剧脸谱、敦煌壁画等中国传统美术元素,而是张光宇的个人风格与集体创作过程中诸多艺术家风格调和而成。
 
        根据万籁鸣口述的《我与孙悟空》,他特别喜爱这个人物形象,觉得作者把一切人间的美德都集中在了它的身上。他认为,美猴王的美首先是性格上的聪明、乐观、机智、勇敢,其次是对群猴的友爱,“不靠‘天命’,不凭‘神授’,而是以自己的才德深孚众望,使众猴拱伏无违。”
 
这些,奠定了齐天大圣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的基本形象。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QQ:2328401478 , 296609588